景氣低迷,企業關廠歇業層出不窮。如果勞工不幸遭遇非自願失業,這時就是「就業保險」上場發揮功能的時候。
公司行號聘僱的「產業勞工」,每個月的勞保保費是投保薪資的百分之六點五,其中百分之一用做就業保險。
民國九十二年配合就業保險法通過,就保自勞保中獨立出來,成立單獨就保基金。五年下來,就保基金已經由當初的不足四百億元,累積到一千零廿五億元。
勞保規定員工五人以上,雇主才必須強制為員工辦理投保。如果員工人數不足此數的小公司,雇主就可以不投保。這些勞工想擁有勞保,就必須與「職業勞工」(指沒有老闆的勞工,包括無一定雇主、以及自營作業者)一樣,加入由同業組成的「職業工會」加保。但即使公司規模不到強制投保勞保的標準,老闆不必幫員工保勞保,也仍必須為員工投保百分之一的就保。
就保基金目前最大的用途就是發放失業救濟金:如果勞工在非自願離職前三年內,參加就業保險年資的合計超過一年,就可向公立就服機構辦理求職登記,若是兩周內無法推介就業及安排職業訓練,就可以申請失業給付。失業給付的額度是薪資的百分之六十,最多發給六個月。勞工在失業期間可以參加職訓,職訓期間仍然可以領取金額一樣的「職訓津貼」。另在失業期間,勞工及其隨同加保的眷屬健保費用,全部由政府補助。
雖然失業給付可以領半年,不過為了鼓勵勞工儘快回到職場,還設有「提前就業津貼」,例如老李在失業四個月之後找到工作,提前兩個月脫離失業給付,勞保局就會將這兩個月津貼的一半發給他。
除了失業給付之外,配合就業服務法的修訂,未來職業婦女如果留職停薪在家育兒,可以領取「薪水六成,最長六個月」的育嬰津貼。如果政策順利上路,預估每年可以有七萬四千人受惠,開銷約八十億元。至於這樣會不會使得就保基金被花光?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,現有基金仍可承擔,不需調高費率。